9月26日,86岁的闫大爷(化名)在家人的焦急陪伴下,被紧急送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重症、急诊急救医学中心。此时的他意识不清、呼吸急促、血压低,生命岌岌可危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战就此打响。
半个月前,闫大爷在家中意外摔倒后出现腰痛症状,却未及时就医,仅自行服用止痛药缓解。随着病情加重,老人自9月20日便卧床不起,两天前更是陷入嗜睡状态,伴随认知障碍与进食饮水呛咳,直至26日完全意识不清,傍晚家人才匆忙送医。急诊检查结果触目惊心:头部CT提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、肺部CT显示双肺肺炎、毛细血糖高达22.7mmol/L、血压仅78/58mmHg、“休克”诊断明确,老人随即被收入重症急诊急救医学中心疗区。
入院后的详细检查进一步揭开了老人的健康危机:除休克、肺炎、腔隙性脑梗死外,还存在急性肾衰竭(肾小球滤过率仅5.40μmol/L)、2型糖尿病性高渗性状态昏迷、代谢性酸中毒、心肌损害、胰腺损伤、高尿酸血症、泌尿系感染等多重病症,且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分为6分,属于高危人群。血钾高达7.5mmol/L,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。高龄、急性起病、多器官受累,老人的病情复杂且危重,每一项都关乎生死。
展开剩余78%面对严峻的病情,重症、急诊急救医学中心医疗团队在郝锐主任指导下,迅速确定精准治疗方案,保障患者基础护理安全;同时下发病危通知书,让家属充分了解病情。在药物治疗方面,立即给予抗休克、抗炎、解痉化痰、营养心肌、营养神经,抑制炎症反应与减轻胰腺损伤,同步开展降糖、补液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抢救治疗。针对高危血栓风险,及时启动抗凝治疗。
9月27日,医疗团队顺利为老人实施CRRT(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),为急性肾衰竭的治疗争取了关键机会。随着治疗的进行,闫大爷的病情逐渐稳定,休克纠正,血钾降至正常范围,肾功能改善,意识恢复。家属们喜极而泣,紧握着郝锐主任的手久久不肯放开。
从紧急接诊到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,再到精准实施治疗,重症、急诊急救医学中心始终以专业的医疗技术、高效的应急响应和温暖的人文关怀,为高龄危重患者筑起生命防线。目前,老人的治疗仍在持续推进,医疗团队将继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,全力以赴守护老人生命健康。
CRRT,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,是一种先进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技术。该技术模拟人体肾功能,通过连续、缓慢的方式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和维持内环境稳态,主要应用于急性肾损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疾病患者的救治。
适用范围:
1.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;
2.急性肾衰的肾脏替代治疗;
3.容量过负荷如顽固性心衰、肺水肿;
4.脓毒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清除炎症介质;
5.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;
6.热射病;
7.药物及毒物中毒等。
重症、急诊急救医学中心简介
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重症、急诊急救医学中心,于2025年6月由原急诊急救中心和重症医学科合并成立。
中心肩负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、紧急医疗救援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任,同时负责北华大学医疗本科、硕士研究生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及科研工作。
中心按照国际标准设计,布局合理,功能齐全,符合国家标准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,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核心医疗单元,汇集了本院最尖端的医疗设备、技术最精湛的医疗团队和最富经验的护理团队。
中心现有医生16人,其中主任医师2人、副主任医师5人、主治医师8人、医师1人。博士1人、硕士5人、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。护理团队共50人,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,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 2 人。
中心1人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导师,1人获国家初级创伤救治教师,14人获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基础生命支持证书,13人获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高级生命支持证书。2人完成ECMO专修班学习。
中心成熟运用体外心肺复苏(ECPR)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(PCI)、急性脑梗死溶栓取栓、床旁血液净化、呼吸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等国内先进急救技术。开展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,采取不断完善机械通气的肺保护性策略及个体化策略。应用床旁血液净化技术,行肾脏及肝脏功能支持治疗。收治大量ARDS、MODS、重症肺炎、脓毒症、大面积脑梗死、重症颅脑外伤、脑干出血、重症肝炎,重症胰腺炎、百草枯等农药中毒、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。为中毒、急性心肌梗死、急性脑梗死、心跳呼吸骤停、心力衰竭、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最大限度的提供快捷、高效的救治服务。
近年,中心先后主持省科技厅科研课题4项,省教育厅科研课题4项,市科技厅课题6项,发表论文百余篇,其中SCI论文10篇,核心期刊10篇,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5项。
重症、急诊急救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秉承“凝时聚力共奋进,同心同德普新篇”理念,时刻为江城百姓健康保驾护航。
联系电话
供稿丨重症、急诊急救医学中心
编辑丨裘英楠
初审丨郝锐
复审丨尹莉
终审丨王华
发布于:北京市